【日本核廢水排放引恐慌 負面聲量超過正面5倍】

文 / 簡湘瀅  2023/08/30

  近期日本將福島核災輻射廢水放流排入太平洋,引起國際間軒然大波,不僅周邊鄰國關注海洋水質的安全,台灣人民也擔憂遭汙染的海產能否安心食用,政府有無相對的因應措施,以下就來討論外界對於此事的關注焦點與看法。

【國內外出現大量批判和反對聲浪】

  《榮泰創數據》觀察觀察近一周(8月21日至8月28日)日本排放核汙水一事的網路聲量,總聲量累計達到93,965則,成為近日國內外熱門的討論話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2日宣布,東京電力公司將於24日開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含氚廢水,中國甚至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以此表達抗議,引爆此議題的討論度和關注度。

  24日,正式啟動核汙水排放作業,聲量達到近1.5萬則;25日,因有傳聞指含碘的食鹽有助抗輻射,引起中國、南韓等鄰近國家的人民大舉搶購食鹽、囤鹽的情況,台鹽股價更是逆勢漲停,股價創下歷史新高;26日,中國人民抵制行動不斷延燒,包括拒絕光顧日式餐廳、女童求富士山爆發等,小粉紅氣到崩潰的反應引發網路熱議,話題延燒多日。

  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27日在臉書表示,311地震後,世人對放射性的議題有些敏感,「其實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反而對身體有益」,例如北投溫泉、日本玉川溫泉,此番言論引來在野黨不滿,聲量來到最高點、超過2.5萬則。

【話題具爭議性、民眾多有疑慮】

  從日本核廢水排放來看衍生的相關爭議和討論,最受關注的是海鮮水產品所涉及的食品安全,聲量累積超過2萬則,外界對於輻射海產還能否食用仍人心惶惶;其次,放射性物質氚的排放入海,其濃度雖符合國際標準,但各國對於過濾系統是否把其他核種都過濾完全仍保有疑慮,討論聲量超過1.5萬則。

  「中國抵制日貨日料、韓國抗議遊行、赴日旅遊湧現退團潮」以及「中韓人民出現搶鹽潮」,周邊國家爆發一系列亂象,都讓討論聲量達到近1萬則;另外,「國際規範標準和專家說法」,以及「日本沿岸漁民擔憂當地漁獲名聲受損,影響漁民生計」,兩項議題也有超過5千則的討論。

  進一步探討外界對於日本排放核汙水的看法,從正負聲量來看,負面聲量是正面聲量近5倍,表示人民普遍對於核汙水疑慮難解,甚至出現強烈反彈,主要造成民眾不滿的原因包括,難以回復的海洋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的風險、放射性物質影響身體健康、後代子孫的安全等。

  而較能接受日本排放核汙水的民眾認為,日本的處理程序安全無虞,且合乎國際公認的核安全標準,並不需要過於憂心。而我國行政院也透過跨部會合作,將持續針對漁產及海水進行監測,至於核廢水對台灣的影響仍有待長期觀察。

資料期間為2023.08.21~2023.08.28

#輿情 #日本 #核廢水 #謝長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