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券的振興用意失焦,淪為藍綠政治攻防重點】

分析師 / 何沂憬

政府因應疫情帶來的產業衝擊,提出了許多紓困方案。政策的發布總會引起各界不同的聲音,或是各黨的見解等討論聲浪。雖然2021年五倍券目前尚未推出,但已經釋出許多消息,於是我們將2020的三倍券與2021五倍券比較,觀察這今年與去年的振興券方案,從消息釋出後到發行前的討論聲量。

【有了三倍券經驗,今年五倍券關注度不如去年】


2020年疫情開始衝擊台灣,當三倍券發放消息於5/25釋出,總聲量一天內直衝15000筆,爾後三天聲量也仍維持在10000筆,直到行政院正式公布三倍券發放相關事宜後引爆了第一波高峰。對比2020年三倍券的聲量變化,今年五倍券釋出消息的當日,總聲量僅2000多筆,有了去年的經驗,明顯能看出網友對於今年釋出振興券的關注度的減少許多。

【各界表態應以普發現金代替五倍券】


回顧去年三倍券在正式推出前的討論浪潮及聲量高點,第一波高峰發生在6月2日「政院三倍券政策正式出爐」,可以看出在政院正式公開三倍券政策後,討論聲量瞬間上升至近90000筆,而在三天內聲量就下滑近9成。除了媒體在當日大量的推廣,在疫情後首次推出的振興券也引起大眾的關注。在三倍券發行前一週7月7日「柯文哲批三倍券沒用,蘇貞昌反駁已有800萬人預購」,創出三倍券正式發行前的第二波高峰。


相較三倍券高低波段明顯的走勢圖,五倍券聲量變化趨緩許多,但也顯示出大眾持續關注五倍券的變化走向及相關動態。8月13日因為「政院規劃五倍券免費領取」引出聲量最高峰,其實自8月10日開始,網友對五倍券的討論都已經圍繞在『應以普發現金來代替五倍券』、『現金換券觀感不佳』等爭議上。而在8月16日在「政院正式宣布將免費發放五倍券」以及「中央僅與綠黨立委會面藍黨表示不滿」後帶出聲量第二高峰。


【五倍券振興用意焦點遭模糊反成為國民黨箭靶】


觀察去年三倍券的討論來源中,以社群為最大宗,其餘則是論壇如PTT『Lifeismoney』、『creditcard』等版以及mobile01,看出網友對於三倍券的自發性討論以及回應熱度都很高。細看社群下的分類,聲量大多都是來自媒體新聞網以及經濟部、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臉書粉專,因為三倍振興券政策在疫情後首次上路,聲量多來自相關推動單位宣導三倍券使用方式、相關注意事項等。

今年的五倍券的聲量來源中仍以社群為最大宗,不過國民黨團的臉書粉專相較去年新增許多,表示藍營也抓住此機會開拓戰場積極批評該政策的缺失。該現象也指出這次五倍券政策在『使用面向』、『紓困用意』上的討論及關注減少,反而成為黨派間政治角力鬥爭的話題。

【大眾關心五倍券的政治鬥爭動態更勝本身效益】


透過文字雲可以看出網友對於去年三倍券以及今年的五倍券討論面相大不同。2020年Covid-19首次在台灣爆發,相關產業更首次面臨到疫情下的衝擊,因此政府推動的三倍券政策,讓網友更聚焦在討論『消費方式』、『領取通路及辦法』、『紓困方案中各項優惠券』等面相。


反觀今年的五倍券,已不再是單方面地針對「紓困、振興」的角度去談論,反而多了許多兩黨間的衝突;以及執政黨內部意見喬不攏的問題,五倍券也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政治角力下的犧牲品。儘管取消了1000元換券的政策,有別於去年的現金換三倍券;今年也將額度拉高至5000的振興券使用,但國民黨仍是針對「應普發現金」這點緊咬不放

【在迫切推動疫情後的經濟下,是否忽略了底層老百姓的心聲?】


但普發現金真的能促進疫情後的經濟發展嗎?在大多數民眾收入銳減的情況下,人民可能會更加傾向將政府發的補助金以存款、投資等方式運用,將會導致金錢無法流入市場,對於促進消費這面向,相對的無法達成顯著效果。反之,政府的五倍券將通路限制僅供消費使用,且面額最小為200的政策,是不是反而無法照顧到社會底層的民眾呢?較窮困的民眾一餐或許在百元內就解決,更別說是額外的奢侈、娛樂性消費根本少之又少,若提供五倍券僅能以「刺激市場活躍」面相推動而忽略確切且急需被紓困的對象的話,那民意就相對地被忽略了。


政府在希望快速推動經濟的發展下又要如何貼近及聆聽底層老百姓的真實現況呢?這方面的確是執政單位需要留意且多加與大眾共同討論的問題。

#五倍券 #三倍券 #紓困 #疫情 #振興券